2024年9月21日 星期六

【校史回眸】1992—1994:不平凡的起步(上篇)

2012-05-09 来源:青岛滨海学院
校史回眸
 
1992—1994:不平凡的起步(上篇)
 
一、明者远见于未萌
 
    1992年,青岛滨海学院的前身——“青岛经济技术开发区自立职业高级中学”成立,这不仅是青岛市,也是山东省改革开放后出现的第一所举办学历教育的全日制私立学校。这成为青岛滨海学院发展史上的坚实起步。
    学校创办人韩方希校长,1954年生于山东省即东县(今即墨市)鳌山卫,大学毕业后曾担任高中物理教师、教导主任、区教研室主任,1989年秋调入青岛经济技术开发区管理委员会科技教育体育局,分管教育工作。当时,他三十几岁,所居部门具有良好发展前景。然而,他却选择了毅然辞职,抛却官帽,直面世人迷惑甚至不屑的眼神,冲破重重困难,开创了这所私立学校。
发现问题
    二十世纪八十年代末的青岛经济技术开发区,已有越来越多的内外商投资建厂,迎来了新区的第一次创业高潮,每年需各级各类人才(包括工人)约2000人左右,且有日趋增加的势头。与此相对,同时期开发区本地人口只有3万左右,大中专、高初中毕业生每年也只有二三百人。巨大的人才、用工缺口只能通过从周边地区引进来弥补。初期引进的人员学历大多为初中、小学,整体素质明显不高,投资商特别是外商对此颇有微词。鉴于这种情况,分管教育工作的韩方希从培养较高素质的急缺一线技术人才、改善投资软环境的角度考虑,多次建议开发区管委组建职业技术学校。尽管开发区领导认可韩方希先生的提议,但因当时百业待举,政府财政捉襟见肘,直至1992年初,办职业学校的事仍因资金缺口而没有着落。这一切使有志于为开发区建设而贡献自己青春和才华的韩方希先生寝食难安,他一直在努力思考着突破这一瓶颈的路径。
洞察先机
    1992年,是一个注定在中国历史上影响深远的年份。这年1月,邓小平南巡发表了一系列重要讲话,核心观点是“改革开放胆子要大一些,敢于试验。看准了的,就大胆地试,大胆地闯。”“判断的标准,应该主要看是否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是否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实力,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计划多一点还是市场多一点,不是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本质区别。计划经济不等于社会主义,资本主义也有计划;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也有市场。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南巡讲话”冲破了禁锢人们多年的思想禁区,解决了困惑中国多年的改革难题,为思想再次大解放指明了路径。“东方风来满园春”,霎时间,整个中国热血沸腾。受此感染、启发,一个解决开发区人才瓶颈的想法在他心中逐渐萌发。
    1992年2月春节期间,韩方希先生参加高中同学聚会,大家很自然地谈到了当前形势。席间兴高采烈、议论纷纷,一致认为应该抓住眼下时机,创一番事业。当身边同学都看好办企业的前途时,韩方希则出人意料地提出要办学校。其实,这样也很好理解——他对教育事业情有独衷。他的主张,使在场同学很愕然。大家认为,办学校不同于办企业。在国家法律框架下,办企业只要有资金、有市场需求就行;办学校则涉及招生问题、毕业证问题、工作分配问题、身份户籍问题等等,决非有资金即可启动,有需求就能运行那么简单。而韩方希则认为,邓小平南巡讲话已明确提出了市场经济的观点。既然实行市场经济,那么用人制度预计也会相应改变。在计划经济条件下,个人举办的学校学生不由政府下达指标统一考试录取,政府当然不会给学生分配工作。在市场经济环境下,人才的供需将由市场来调节,企业自主招聘、双向选择将成为单位用人、个人就业的主流形式,而“国家分配工作”将逐渐淡出人们的视野,这就为个人办学创造了基本前提。
问计高人  
    韩方希是一个说干就干的人。在经过几个月的反复思考后,他于1992年7月写出了一个办学初步方案。
    当时的中国,尽管江泽民总书记已于1992年6月9日在中央党校发表了重要讲话,为全面落实邓小平南巡谈话精神作了总动员,明确了发展市场经济的大方向,但教育领域还没有大的动作。再加上个人办学在青岛市乃至山东省尚无先例,因此韩方希先生内心深处也时常会搅动担忧的念头。慎重起见,他为办学的事专程去北京找专家咨询。让他意外的是:他所见到的北京一些专家和朋友都异口同声地赞成私人办学,这使得韩方希先生办学的勇气陡然增加了。
    1992年8月6日,韩方希在已有的“办学初步方案”的基础上,又写出了一份“关于建立青岛经济技术开发区自立学校的可行性报告”。8月8日,韩方希先生拿着这份报告找到时任中共青岛经济技术开发区工作委员会纪委办公室主任王连成一起讨论、修改。报告是写好了,但是申请办学程序究竟应该怎么走,区政府能否同意,如果同意怎么批,还是无章可循。
    既然开发区管委对私人办学的事一时不知如何操作,为尽快促成此事,韩方希先生又拜见了青岛市委副书记张惠来,请他指点迷津。张书记十分明确地谈了5点意见:
    创办私立学校,符合当前改革开放的形势;
    开发区发展职业教育的潜力很大,应该举办多种形式的教育;
    校址的选择不宜放在旅游区,应在黄岛区;
    你自己办学资金有困难,可否与村合办,让村里出资建房你出人;
    回去和吴希善主任(注:青岛经济技术开发区管委主任)谈谈,具体筹划一下。
    张书记的话,给了韩方希先生极大的鞭策和鼓励,进一步坚定了他办学的信心。
    从市委回来后,他邀请了青岛经济技术开发区劳动人事局局长高忠佩、纪委办主任王连成、政策研究室主任侯永庭等几位朋友,于8月11日晚上在长江酒楼小聚,继续探讨办学的事宜。他们都感到办学是个大好事,应该给予支持。关于学生出路的问题,高忠佩局长表示,将来毕业生就业可直接输送给企业。侯永庭主任认为这是新生事物,应从政策上给予研究和扶持。大家都认为私立学校活力大,但必须以质量为生命线。只有培养出高素质的学生,将来才能在社会上立足。至于眼前,当务之急是要抓紧审批。关于办学后韩方希先生是否需要辞职的问题,要请示管委。当晚9点时,韩方希先生又向开发区管委主任助理李炜汇报。李炜听完韩方希先生的汇报,发表了以下意见:第一,你有胆量、有思想、有魄力,这很好;第二,发展私立职业教育是时代趋势;第三,我马上找吴希善主任、沙命枢副主任(注:青岛经济技术开发区管委副主任)商讨,帮助你办理审批事宜。1992年8月12日,李炜助理电话告知韩方希先生:吴主任、沙主任都去北京出差了,但他们都表示支持。
 
(本文选自李阅民老师《青岛滨海学院校史》第一章,题目为编者所加,略有改动——编者注)
往期回顾